但到了宋代,许多士大夫与市民家庭养猫,不再是为了捕老鼠,而是将猫当成宠物养。我觉得这是物质文明比较发达、社会文明发展到更高阶段时才会出现的现象,因为你只有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,才会养一只“无用”的猫,将它当成家中的成员,给它起名字,为它买猫粮。对不对?
苏东坡将宋朝人养的猫分为两类:“捕鼠之猫”和“不捕之猫”。“不捕之猫”就是不会捕捉老鼠的猫。人们为什么要养不会捕捉老鼠的猫?因为将猫当宠物啊。
宋朝最名贵、最受人喜爱的宠物猫,大概是“狮猫”。《梦粱录》载:“猫,都人畜之捕鼠。有长毛,白黄色者称曰‘狮猫’,不能捕鼠,以为美观,多府第贵官诸司人畜之,特见贵爱。”不会捕鼠、长得很漂亮的狮猫,却深得主人珍爱,不是宠物猫是什么?
陆游讲过一个关于狮猫的小故事:
南宋大奸臣秦桧的孙女养了一只狮猫,十分喜爱,不料有一日,这只狮猫走失了,秦家急得不行,惊动了临安府。知府跟秦桧说:“秦相公,我已派人在茶坊、酒肆贴出寻猫启事,请相公放心。”但猫一直没有找到。知府又让官兵将临安城中百姓家狮猫悉数捕捉,结果抓来一百多只狮猫,可惜没有一只是秦家的。
秦家丢了一只宠物猫,竟然出动临安府协助寻找,固然可以看出秦家权焰熏天,但一下子能找到百余只狮猫,倒也说明了在南宋临安城,养宠物猫的市民着实不少。
看到这里,不知诸位心里有没有一点好奇:这宋朝的“狮猫”到底是什么品种的猫?狮猫,又叫“狮子猫”,顾名思义,是长得像狮子的长毛猫。据文献记述,狮子猫“自番来者,有金眼、银眼,有一金一银者”;“身大长毛,蓬尾”。看来应该是今天常见的波斯猫。
宋《富贵花狸图》
宋朝最常见的猫是花狸,即狸花猫。花狸善捕鼠,但宋人也多有将花狸当宠物养,不让它捕老鼠的。宋人画有一幅《富贵花狸图》,现藏于台北“故宫博物院”,画的是几株牡丹花下,一只黑白毛色的狸花猫伏在地上,头微微昂起,双眼盯着前方牡丹花,似乎正准备捕捉花间的什么虫子。这种毛色的花狸,“身背黑,而肚腿蹄爪皆白”,有个名目,叫“乌云盖雪”,相当名贵。值得我们注意的是,《富贵花狸图》中的这只花狸,脖子上系着一根长绳,还打着蝴蝶结,这说明什么?说明主人爱惜它,将它当宠物养,并不需要它捕老鼠。
从宋朝诗人的诗歌中,我们也可以找到宠物猫的身影——要知道,给猫写诗的宋朝诗人,可不止陆游一位。一个叫李璜的宋人写了一首《以二猫送张子贤》:“衔蝉毛色白胜酥,搦絮堆绵亦不如。老病毗耶须减口,从今休叹食无鱼。”诗中的“衔蝉”,跟“狸奴”一样,也是宋朝人对猫的昵称。李璜将家中两只白色的小猫送给友人张子贤,并告诉他:“老病毗耶须减口,从今休叹食无鱼。”意思是说,你自己要节省点口粮,不要忘记给猫儿买猫粮。
还有一个叫胡仲弓的南宋人,也写了一首《睡猫》诗:“瓶吕斗粟鼠窃尽,床上狸奴睡不知。无奈家人犹爱护,买鱼和饭养如儿。”诗中的睡猫,成天呼呼大睡,也不去捉老鼠,但主人很疼爱,天天给它买猫粮,养猫如养儿子。今天不少城市白领、小资都将猫儿当成“儿子”养,看来这种事儿在宋朝时就已出现了。
由于养宠物猫的人家很多,宋代城市中不但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,还有专卖猫粮、狗粮的商店。如果你到南宋临安的宠物市场走一走,卖宠物与宠物用品的商贩会盛情向你介绍:“客官,要看看猫儿吗?”“客官,小店有新鲜的猫鱼。”“客官,小店有新款的猫窝。”“客官,要改猫犬吗?”
猫儿,就是小奶猫;猫鱼,是给猫吃的猫粮;猫窝,是给猫睡觉的小窝;那么“改猫犬”又是什么意思呢?有宋史研究者认为,这很可能是给宠物猫、宠物犬做美容的服务,比如生活在南宋广州的阿拉伯女子,平日闲着的时候,会用凤仙花的汁液给猫狗染色。
宋朝人“吸猫”的生活习惯,与我们现代人实在没什么区别哩。所以,如果你生活在宋朝,遇上下雨天气,你跟朋友说,今天,“我与狸奴不出门”,不会有人笑话你的。
注:本文节选自《宋朝小日子:千年前的人间烟火》,吴钩 著,河南文艺出版社最新出版,本文标题为小编所拟。
责编|熊丰
责校|张丽
审核|方劲锐
排版|陈萱庆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