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即便称王,田因齐并不立即表现出统治上的强势。实际上,他的早期治理极为荒唐,甚至可以说是昏庸无道。据传,田因齐登基后的九年里,几乎完全沉迷于饮酒、舞蹈和美色等享乐之事,国家的事务则完全交给了卿大夫去处理,自己几乎不曾关心。由于他的纵欲与懒政,齐国甚至受到小国的欺凌,一些诸侯如卫国等,居然敢毫不客气地轻视齐国。
然而,齐国作为一个大国,依然具备一定的实力。田因齐纵使荒废国政,齐国的强大根基依旧未曾崩塌,国家总算没有崩溃。终于,在他即位的第九年,齐国的知名臣子邹忌忍不住了,他借着齐威王听音乐时的机会,巧妙地开导他。而另一个长相平凡的官员淳于髡,也提出了令人惊讶的忠告。俗话说“浪子回头金不换”,田因齐竟在这两位智者的劝谏下,突然改变了自己。自此之后,田因齐决心集中精力治理国家,再不沉迷享乐。
齐威王意识到,过去九年的懒政使得齐国深陷内乱,卿大夫的权力不断膨胀,导致国家的治理极度松懈,甚至出现了尾大不掉的局面。他的第一步改革便是重整吏治,严厉打击那些依靠权力获益的卿大夫阶层。与此同时,他任命邹忌为国相,开始重视法治,关注官员的腐败问题,实施了严苛的法律政策,提出“谨修法律,督奸吏”的方针。
举个例子,当时齐国有两个地方,分别是即墨和阿地。即墨的地方官勤奋治理,开垦田地,百姓安居乐业,官府事务几乎没有太多事。而阿地则相反,地方官不注重治理,百姓贫困,官府却忙得不可开交。一般人可能会认为,阿地的官员尽管工作繁重,仍应有所奖励,而即墨的官员却因工作清闲应该受到惩罚。然而,齐威王经过深入调查后,明确了真相——阿地的地方官虽然忙碌,但无实际成果,反而害得百姓困苦。最终,齐威王将阿地的地方官处决,并奖励了即墨的官员。齐国因此树立了赏罚分明的声誉,社会治理逐渐走向正轨。
此举的结果是,齐国的政务井然有序,各地官员开始更加重视发展与治理,而非事后补救,这使得齐国的国力迅速恢复。在齐威王的治理下,齐国再也不受到其他小国的欺凌,许多贤士如檀子、邹忌、田忌、孙膑等相继归附,使得齐国的综合实力日益强大。到齐威王去世时,齐国已经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,继承了吕氏齐国齐桓公时期的霸业。
然而,齐威王的改革并非没有其局限性。虽然他凭借整顿吏治和专注于国家治理,使得齐国一度强盛,但这一做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或后代的君主。首先,能够“浪子回头”的情况实属罕见。历史上,真正能够从荒唐之中一跃成就一番伟业的君王,寥寥无几。大多数君主在长期的权力惯性下,很难做出根本性的改变,许多君主最后依旧走向了昏庸的结局。其次,齐威王能成功的原因也与齐国的特殊背景分不开——首先,齐国的疆域相对较小,整顿政务较为容易,较快的恢复其元气;其次,齐国自古富饶,经济基础优越,国家不乏资源;最后,齐国拥有优渥的人才储备和发达的文化教育,政治改革更容易获得民众支持。其他国家要想效仿齐威王的改革,需要更多的条件和基础。
因此,尽管齐威王的例子为后代提供了启示,但仅凭整顿吏治并不足以成就国家的强盛。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综合考虑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。如果只盯着一项改革而忽略其他方面的不足,那么国家的治理依然无法实现真正的富强。这些历史经验,许多后来的君主并未完全领悟,导致了诸多失败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